合肥在全省率先打造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,近年來不斷突破火出圈,“省會示范、輻射各市”作用進一步發揮。安徽省正以“合肥模式”為樣板,加快推進各地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。目前,全省一期工程已經完成,二期工程今年全面啟動,將進一步拓展場景應用范圍,力爭到2025年實現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全面覆蓋。
“心電監護儀”守護合肥橋梁安全
繁華大道滬漢蓉橋是連接經開和包河區的重要道路橋梁,由于建成時間久容易出現老化損傷,城市生命線工程專門為這座橋梁配備了先進的位移傳感器,如同裝上了可靠的“心電監護儀”。去年11月,依托城市生命線工程,合肥成功預警并聯動處置滬漢蓉橋一處重大險情,保障了橋梁運行和車輛通行安全。事發時,橋梁“監護儀”迅速發出報警,顯示該橋伸縮縫處有一處型鋼發生脫落并橫于橋面,對過往車輛和行人造成安全威脅。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經綜合研判認為,橋梁存在三級結構安全風險,立即將警情推送至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處。市政“月亮部隊”橋梁管養隊員緊急開展夜間搶修,對脫落位置坑槽進行瀝青冷補后,車輛通行恢復正常。
涵蓋市區63座、四縣一市一區70座橋梁
過去,合肥市橋梁一般1-2年全面檢測1次,現在全天候不間斷監測,每天2次綜合評估,降低了風險發生概率。運用智能化預警模型和大數據、人工智能技術,及時推送風險類型、等級、發展趨勢等預警信息,將隱患控制在萌芽狀態。包括跨越南淝河的銅陵路橋和繁華大道橋在內,已有一大批市政橋梁納入到城市生命線監測運管體系中,確保風險及時預警并精準防控?,F階段,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范圍涵蓋合肥市區63座、四縣一市一區70座橋梁。已成功開展橋梁結構損傷風險預警、汛期橋梁安全保障、地鐵下穿橋梁施工安全輔助決策、冬季橋面結冰預警等科技服務42次,有效保障了監測范圍內城市不同類型橋梁的安全運行。
打造公共安全領域科技創新策源地
自2021年起,以“合肥模式”為樣板,安徽在全省全面開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。依托合肥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,建設省級智慧監管平臺,與省應急指揮系統銜接,為各市在運行監測、預警研判等方面提供技術服務。同時,開展工程診斷與預防、運行監測與預警、防災減災與處置等關鍵技術攻關,推動物聯感知、智能巡檢、現場處置、應急救援等裝備和產品迭代升級,積極打造公共安全領域科技創新策源地。目前,省級智慧監管平臺已累計匯集14.4萬公里的城市地下管網基礎信息數據。其中,燃氣32274公里、供水36257公里、排水管網35393公里、電力27612公里、通信10256公里、熱力管網785公里、其他2136公里,地上建筑模型覆蓋面積945平方公里。
依據風險評估結果,全省一期工程完成布設16.3萬余套前端感知設備,實現傳感設備精準布控、高效監測。截至2023年4月,省級監管平臺發布并有效處置三級以上預警753起,其中二級以上預警9起,成功預警并聯動處置了一批城市安全重大險情。今年,安徽啟動全省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二期工程建設,計劃拓展至燃氣終端(工商戶和家庭)、消防、電梯、窨井蓋、水環境治理、地下綜合管廊等領域,并向縣(市)延伸,實現全省城市建成區重點區域全覆蓋,讓居民們生活得更加安全放心。